青岛科技大学论坛思政资讯 → 黄岛,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查看完整版本:黄岛,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2017/11/20 14:47:55

一个噱头能吹起多大的浪?

答:能让房价一路小跑,站上“房”生之巅。

六月,岛城即将迎来一场重量级会议——上合峰会。平静的生活因为这场峰会变的不再平静。为了迎接这一盛会,岛城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塑造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生态化的城市形象。
峰会离我们很近了,还有不到三个月就要举行;峰会离我们却又很远,远到除了交通管制、限流以外,其他都跟我们的工作生活无关,就像上下地铁的两个人一样,彼此擦肩而过却又互不影响。
于我们所居住的城市而言,一届峰会,意味着城市知名度的提升,意味着基建、环境等的优化和改善,也意味着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和开发。

画面很美丽,一片欣欣向荣。

然而,有一个行业,有一群人,却在扮演着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他们,利用这个噱头,以极其夸张的言辞,向那些拿着可能穷尽一生心血换来的不到百万人民币的买家们“勾勒”他们认为的城市发展,甚至无中生有,连自己都骗。
他们,利用这次停工,到处拿楼盘代理,拉高售价,雇佣枪手,托盘、惜售、倒买倒卖、投机倒把、官商勾结买卖购房资格,充分演绎了搅屎棍是怎样炼成的。

他们,在这波行情里,推波助澜,以行情日涨威逼买家,用代售合同锁死卖家,用自己的“兢兢业业”努力促成交易达成,以此获取自己的利益。

他们,把全城人民价值观成功的带跑偏,让人们深刻的体会到投资只有房地产,全民参与,一起上阵,炒热了,总有下一个接盘侠,不管一个城市的底子到底怎样,不顾一个区域的规划究竟如何。
犹记得,去年12月,一朋友劝我赶紧在黄岛买房,说年后某全国连锁的大型中介要借着这股东风在岛城策划一波行情,正在开会研究。现在回想起来,原来我们所有人都只是别人砧板上待宰的鱼肉。
当然,房价的上行也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显而易见的是,某些人某些行业在里面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

只是,这样火热的“投资”,真的是我们需要城市发展需要的吗?

高不可攀的房价吓走了很多刚刚踏出校门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本科一个月3000块甚至都不到的收入低廉的连房租都要交不起了,更不要天方夜谭的说买房。很多普通家庭大概只能把家底都搭上才可能凑够首付,然后背上二三十年本息近百万的债务,用自己稚嫩的身躯驼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砥砺前进。但愿,前行的道路一帆风顺。

只是,这滩远走的活水可能是每一座城市的未来,也可能是人口放开政策、大学城建设想留下甚至吸引来的那个群体。这样的案例,似乎愈来愈多。政府也一定清楚的知道,人口总量上升,并不意味着人群质量的提升,也不意味着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高不可攀的房价一定程度上也已经把所有的市民置于火上烤,清醒的却没几个。房价的风吹草动已然成为居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房价上行,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怕的是理念的根深蒂固:几乎所有的人都坚信房价只会涨不会跌!错误的价值观是投资的大忌,也是最具有危害性的。看看西海岸夜间的灯火,如此高的空置率,也许能让你面对一天一个价的房地产市场,激动的心平静不少。

为了消除这一巨大的潜在风险,上到国家层面,下到地方政府,房子是商品,住房不炒,已经成为共识。放任房价疯涨,短时间可以带来不菲的财政收入,但却无异于饮鸩止渴,相信任何理智的管理者都明白这一点。合理的房价和正常的价格波动才应是每一座有实力的城市都希望拥有的属性。

平抑房价,犹如建国初期,严厉打投机倒把行为,惩处不法分子,给这个烧红了的市场浇盆冷水,给所有人打一个预防针,让所有人好好上一堂课。这堂课是每一位市民都要学习的一课: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有些痛,还是早点来更容易承受;有些病,到了后期只能猛药去疴,会伤筋动骨,会更疼。

理性的房价离不开城市的实力,两者相辅相成,此消彼长。岛城好多年没出城市名片了!海尔、海信、青啤,这几张名片从我读小学到如今大学毕业踏上岗位近十年,从未改变。发展不进则退,没有新的领军人物,没有新的血液,年年吃老本,岁岁靠老底,很容易在时代的浪潮里迷失自己。我不希望,等我的孩子长大了,能拿的出手的还是海尔、海信、青啤….落伍了,真的很难赶上。

新旧动能转换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各个企业,乃至创业者,都应当从心出发,摒弃传统的陋习,让自己的理念改革开放,努力使自己成为领跑的那一个。

省委省政府敢于在两会前夕以放下身段自我反省的方式提出这一方向和目标,我们真的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实现城市的再发展,为我们的未来打下底子,为我们的城市增强实力。

一座城市,有了相当的实力,有了一众的创新型企业,有了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沃土,有了各种人才留下的理由,有了明天前行的动力,你说房价上涨是不是更理所应当?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