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海岸新区假期后跃级,详细变化抢先看!
- 星兴广告LV.工兵
- 2017/2/14 22:13:14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将于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众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都会发生变化,这对新区的发展而言,可谓意义非凡。
12月29日,西海岸新区召开座谈会,邀请省市相关专家对条例制定过程、内容细则、实施意义进行了全面解读,元旦起西海岸新区将行使省级权限,详细规划看这里!
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颁布实施座谈会召开
——看省市专家详细解读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制定出台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条例,将形成推动新区全面发展的新动能,为新区更好地担当国家使命、辐射带动全省全市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支撑。
西海岸新区12月29日召开座谈会,邀请省市相关专家对条例制定过程、内容细则、实施意义进行了全面解读。
会议现场
据了解,新区已成立贯彻《条例》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制定实施方案,确保用好、用活、用足、用实新区《条例》。立足国家和省市赋予新区的发展定位,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承接海洋强国、军民融合两大国家战略使命,在全国担当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在全省担当对外开放桥头堡、在全市担当创新发展排头兵。
新区将抓住《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机遇,在投融资、国资国企、投资贸易便利化等领域的先行先试,在功能区管理体制创新、用人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快申创自由贸易港,当好全省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为全国提供更多新区经验。
伴随着《条例》的实施,新区将加快建设“四大基地”和“七大中心”(“四大基地”即循环经济、海洋经济、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基地,“七大中心”即中央活力区总部经济中心、实体经济总部中心、智慧医疗中心、绿色金融中心、体育产业运动中心、市民文化中心、生态休闲中心),率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全域产业优化升级。
就《条例》赋予新区的省级行政管理权限,新区相关部门还将尽快制定行政管理权力清单和服务事项清单,承接省市级赋权事项,找准《条例》、上级支持政策和新区实际的最佳契合点,用足用活《条例》的制度空间。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
——8章55条助力西海岸新区建设与发展
8章55条
结合西海岸新区实际,
《条例》分别从管理体制、规划建设、
产业发展、军民融合、生态保护和保障措施等
方面作了规定,
确立了一系列制度,
对保障和促进
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2月1日新闻发布会现场
建立与西海岸新区发展
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
最大限度地下放行政管理权限,
突出海洋经济的发展定位,
重视军民融合发展,
重点规范生态保护,
注重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
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改革创新
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多方位保障。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核心内容:
▼
西海岸新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省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其优先纳入省、市重点项目计划。
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是青岛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西海岸新区的管理工作,并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并实施西海岸新区各项管理制度;
(二)行使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授权或者委托的省级、市级行政管理权限,履行相关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监督管理职责;
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应当将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履行职能所需要的省级、市级相关行政管理权限依法授权给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
为了支持西海岸新区在改革创新中先行先试,给新区改革创新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保障,条例规定:
▼
西海岸新区重大发展事项需要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综合平衡或者需要报请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提供便利。
西海岸新区进行的改革创新需要暂时调整或者停止适用地方性法规的,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提请省、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作出决定;
需要暂时调整或者停止适用地方政府规章的,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作出决定。
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是符合国家和省、市确定的改革方向,决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对担当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或者损害公共利益的单位和个人不作负面评价,免除相关决策责任。
元旦起西海岸新区将行使省级权限
——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这次西海岸新区的尝试是不折不扣的突破,对西海岸的扶持,既有国家战略的含义,又有山东寻找新突破点的渴求。作为未来青岛三湾三城大规划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海岸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关系着青岛未来经济发展与城市地位的提升。
目前,新区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经济排名中位列第三位,参照前两位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都早以行使省级管理的权限,此前它们在国家利好政策、相关资源匹配、行政审批等方面均要比西海岸新区更具优势。
注:图片内新区设立截止2016年底,2017年新入列的雄安新区不在此图中
2018年1月1日起,新区将正式行使省级管理权限,意味着财税、金融、土地、规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交通、科技、教育等数十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都会发生变化,这对新区的发展而言,可谓意义非凡。
例如在规划建设方面,新区可在不违背城市总体系列规划的前提下,开展制定更多适合自身发展的专项规划、城市设计,彰显特色风貌,合理确定产业布局,从而促进港口、产业、城市协调融合。
伴随随着权限的开放,新区的产值、税收、就业、居民收入、产业层次、区域创新能力以及品牌影响力都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2018年即将到来
面对着机遇与挑战
让我们一起祝福青岛西海岸新区!
- 永发保险箱
- 2017/2/15 0:20:27
山航青岛胶东机场基地开工建设 2019年将建成启用
今天上午,山航举行青岛胶东机场基地建设项目开工动员大会,建设项目包括辅助生产办公区、机务维修区、 货运区、航空食品区四大功能区,用地总规模575亩,项目一期投资17亿,远期投资36.5亿,计划工期540天。据了解,山航将立足青岛新机场基地,全力支持打造青岛区域枢纽机场,到2025年,预计投放飞机72架,建设覆盖国际国内的航线网络。
今天上午10点30分,山航在青岛胶东机场基地建设项目开工动员大会,大众网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山航立足青岛新机场基地,预计到2025年,投放飞机72架。目前,山航运营B737系列等各型飞机111架,经营航线200余条。除济南总部外,在青岛、烟台、重庆、厦门、北京设有分公司,在昆明、乌鲁木齐、贵阳、海口等地设有飞行基地,形成了“东西串连、南北贯通、覆盖全国及周边”的航线网络。
"目前山航在青岛有员工3500余人,投放飞机36架,开飞航线79条,每周有430多个航班飞往54个大中城市,平均每天投入座位数10000余个。"据山航工作人员介绍,山航已开通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台湾等国际地区航线,占青岛通航城市的71%以上。山航市场份额、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均常年稳居青岛机场第一名。
到2025 年,随着青岛新机场的建成及发展,山航在青岛新机场的航线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计划到2025 年山航在青岛市场将达到国内航线近90条,国际及地区航线21 条的经营规模,计划到2025 年在青岛新机场投放飞机达到72架。
- 715626
- 2017/2/15 3:29:26
2017年青岛市10件33项市办实事顺利完成既定目标
完成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棚户区改造50677套(户);公共停车泊位已建成或主体完工10045个;914辆新能源公交车全部采购到位并陆续上线运行;创建示范家长学校和社区“父母学堂”各100所;30处智慧书亭已投入使用并试运行……12月29日,记者采访获悉,2017年青岛市确定的10件33项市办实事,顺利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大部分项目提前或超额完成年度指标。
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
第一件: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创客,完成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技能培训帮扶1万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1.5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方面,30万人就业目标已完成。创新、创业、创客方面,完成20个专业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国家级创业孵化载体数量达到129家,服务创业企业10660家次、创客10.9万人次,分别占年计划的100%、129%、213.2%和136.3%。创业扶持和技能帮扶方面,全市政策性扶持创业2.05万人,占年计划的136.7%;完成技能培训帮扶1.2万人,占年计划的120%。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完成技能证书培训15506人,占年计划的103.4%。
第二件: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启动棚户区改造4.8万套(户),完成住房保障6000套。(户),实施节能保暖工程200万平方米。
棚户区改造方面,已启动改造50677套(户),占年计划的105.6%。住房保障方面,已完成住房保障7052套(户),占年计划的117.5%。其中,实物配租配售2633套,租赁补贴4419户。节能保暖改造方面,已完工339万平方米,占年计划的169.5%,惠及居民4.3万户。
8.5万名孕产妇接受产前血清学筛查
第三件: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推进贫困村、偏远村通公交(客车),加快公交都市创建,开辟调整公交线路20条,建设公交港湾式车站和场站14处,市区新增公交专用道55公里,完善交通标线30万平方米、车行道隔离护栏1万米,建设公共停车泊位7500个。
贫困村、偏远村通公交(客车)方面,累计开通调整公交线路36条,实现194个行政村通公交(客车),占年计划的100%,惠及周边居民40余万人。公交都市创建方面,累计开辟调整220路、370路、913路、677路等22条公交线路,占年计划的110%;12处公交港湾式车站已全部完工,2处公交场站已开工建设,占年计划的100%;完成市区公交专用道建设59公里,占年计划的107.3%。交通标线和隔离护栏完善方面,完成交通标线施划30万平方米,占年计划的100%;车行道隔离护栏已全部完成采购,结合道路整治提升同步安装到位。公共停车泊位建设方面,已建成或主体完工10045个,占年计划的133.9%。
第四件: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建立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产前筛查高风险和临界风险孕妇免费基因检测或诊断服务,强化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建设,开工建设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
居民医保待遇提高方面,1月1日起,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按照新政策享受待遇。截至12月底,全市共有191万人、1010万人次享受相关医疗保险待遇。补充医保方面,1月1日起,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按照新政策享受待遇。截至12月底,全市共有5.55万人、14.42万人次享受相关保障待遇。产前筛查方面,6月1日起项目全面启动。8.5万名孕产妇接受产前血清学筛查,其中,1.96万名高风险和临界风险孕产妇接受产前筛查基因检测,查出高风险341人;1157人进行羊水染色体诊断,确诊异常186人,均已随访干预。院前急救方面,16处急救站点建设和车辆、设备配备工作已全部完成,12月份正式上线运行。八医东院区建设方面,项目于11月上旬正式开工,正在进行土石方整理及基坑开挖工程施工。
建30处智慧书亭110处运动场
第五件: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设智慧书亭30处、以笼式足球场为主的运动场100处。
智慧书亭建设方面,30处智慧书亭已投入使用并试运行,占年计划的100%。运动场建设方面,已建成110处,占年计划的110%,惠及周边居民30余万人。
第六件:强化城乡生态环境治理,整治黑臭水体14条,实施市区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40台,更新新能源公交车914辆,改造农村卫生厕所不少于50万座。
黑臭水体整治方面,14处黑臭水体已全部整治,占年计划的100%。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方面,已完成能源热电第一热力、第四热力、青岛啤酒二厂等47台锅炉改造,占年计划的117.5%。新能源公交车更新方面,914辆公交车已全部采购到位并陆续上线运行。农村改厕方面,已完成卫生厕所改造51.5万座,占年计划的103%。
- xunxiang2003
- 2017/2/15 6:06:07
认准这个标!即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标识正式发布
12月29日,即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标识在即墨农业品牌建设会议上正式亮相。
发布会上,青岛市委农工办专职副主任杜绍波上台致辞。他在致辞中提到,2017年作为农业品牌的推进年,青岛市积极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助力农业产业发展,此次“即墨地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有利于提升即墨农产品的美誉度。未来,政府企业要上下联动,形成有效的载体,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农业结构,提升即墨农产品的品质,赢得市场的认可,促进农民增收。
即墨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标识包含品牌名称、品牌口号和形象标识三部分。其中“采食即墨”作为区域公用品牌名称,“采珍品、食美味”品牌口号和品牌形象标识LOGO(如下图)。
“采食即墨”品牌形象标识LOGO
据了解,该标识的整体深红色篮子形似印章,象征安全可靠、优良品质食材的品牌标准。日、山、海、云、土等自然元素的采用,体现即墨多样化的优质食材源产地环境,诠释了品牌自然纯朴的农业调性,娓娓道出了品牌的农产品绿色安全,长于自然,丰富多样。“采”字源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古文中有随性的看,赏,摘等意思,用“采”的古文意境来衬托体现即墨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环境。“采”在现代词典中有选取、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神色,神态等含义,体现了即墨对农业及农产品的积极情怀和用心态度。“食”,民以食为天,是农业的根本。“食”是孕于自然,采于天然的食材。“采食”二字很好的体现了即墨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环境的同时,也形容了即墨的食材都拥有刚刚采下般的新鲜及高品质;反之,音通食材,又道出了品牌的产品本质。
整套logo设计舍弃复杂抽象的表现形式,仅用简单笔画勾勒的农民采摘画面,简单直接点明区域品牌的农业主基调。整体写意的画风与饱满的书法,显示出品牌不俗同于其他农业品牌的高雅底蕴。
今后,即墨区各级各部门将一如既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维护“优质源产环境”、秉承“绿色健康理念”、融入“悠久农耕历史”,全力打造“采食即墨”整体形象,采即墨珍品,食健康美味。
即墨区宋宗军副区长致辞中表示,农业品牌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经过近几年的精心培育,目前全区“三品一标”产品近300个,白庙芋头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天瑞鸡蛋、色瑰牌食用玫瑰、正大牌肉鸡制品入选了省知名企业品牌,周戈庄海参、即发绿源黄瓜等13个农产品品牌入选了青岛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农产品品牌。特别是今年我们又新增一个地标产品——“即墨地瓜”,这也是近年来我区品牌创建工作的重大突破。
宋宗军指出,此次集中打造“采食即墨”区域公用品牌,目的就是集聚全区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抱团闯市场,在全国叫响“采食即墨”区域公用品牌。因此,各类农产品的品牌主体要抢抓机遇,创新经营模式,开展设立专柜、电商销售、生鲜直供等营销活动,不断提高品牌的认知度、拓展农产品的市场维度。
即墨农产品展示
据了解,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通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扶持培育了即墨地瓜、白庙芋头、金口芹菜等一批“品牌叫得响、质量过得硬、市场反响好”的农产品品牌,有效推动了农业供给侧改革,为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品牌农业成为即墨一张崭新靓丽的名片。目前,全区有“三品一标”近300个,“白庙芋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色瑰食用玫瑰”“正大肉鸡制品”“天瑞鸡蛋”获评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品牌,共有15个品牌获评青岛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农产品品牌。
区委区政府将品牌农业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2017年,印发“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内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意见》,明确了培育农产品自主品牌、争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强宣传推介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区财政连续三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品牌建设。
即墨农业品牌发展植根沃土,通过抓品牌认证、抓基地建设、抓主体培育、抓营销推广,现已拥有“生产+加工+科技”的精品农业园区160家,其中建设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大型园区超过20个,共计创建农业部蔬菜标准园11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720个,家庭农场1820家;开设即墨农副产品展销体验中心,展示销售即墨当地300多种农副产品;涉农电商企业近千家,即墨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10亿元,移风店镇成为青岛市第一个淘宝镇。
质量安全是品牌农业的生命线。即墨构建市、镇、村三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创新散户监管模式,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即墨农产品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心,全年共完成快速检测71379批次,完成定性定量检测401批次,迎接农业部、山东省及青岛市农委抽检366批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开展砺剑护农行动,以高风险农产品为监管重点,加强农药化肥管理,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推行农药实名购买、台帐记录、溯源管理,从源头上保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共出动执法人员1800余人次,查处农业案件152起,结案152起。

版面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