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青岛9项成果获国家大奖
  • 浏览:148 评论:4 人

  •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青岛共有9项成果获奖,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

    尚书旗
    一、“蛟龙号”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参与完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在国内仅有600米载人深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100多家单位连续十余年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解决了7000米大深度耐压、密封、安全技术,可靠水声通信技术,深海复杂环境下精细作业技术等世界性难题,创建了我国载人潜水器深潜作业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载人深潜技术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重大跨越。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作为“蛟龙号”的业务运行管理单位,成功组织完成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下潜70余次,获取了丰富的高质量样品和数据资料。

    肖家治
    二、高校院所成果丰硕,作为牵头单位的获奖项目创新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完成的“提高轻油收率的深度延迟焦化技术”、山东科技大学牵头完成的“煤矿深部开采突水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及青岛农业大学牵头完成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均为高校科研成果。其中,青岛农业大学获奖项目显著提高了我国花生的机械化水平,近3年累计推广应用机器57518台,作业面积达2808.7万亩,新增产值4.51亿元,项目第一完成人尚书旗教授7项成果总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被评为新中国60位农机推广功勋人物,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此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参与完成的“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及高效注水开发技术”及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参与完成的“国家海岛礁测绘重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分获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占参与获奖总数的50%。我市作为参与单位完成的项目中,企业自主创新项目为3项,包括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高效视觉特征分析和压缩关键技术”项目,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低发散角半导体光子晶体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和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气液固凝并吸收抑制低温腐蚀的烟气深度冷却技术及应用”项目。其中,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高效视觉特征分析和压缩关键技术”项目,从视觉特征分析和编码有机结合出发,突破了基于场景分析的高效视频编码、视觉特征高效提取与压缩、视觉对象精准分割与识别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分析和编码相融合的图像视频高效处理技术体系,主导制定了视觉搜索紧凑描述国家标准ISO/IEC 15938-13和监控视频高效编码国际标准IEEE 1857-2013,对我国图像视频大数据产业和应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项目成果表明我国在图像视频大数据表达分析和识别检索方面已经位居国际前列。




    国家大项目布局瞄准青岛 新城阳承接5个“国字号”


    提及高铁,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彰显大国实力的外交名片,而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中车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凭借名扬天下的制造工艺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创造的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占全国的25%,在这里生产的动车更是占全国运营动车组的65%。
    日前,中国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迎来首批入驻的5个“国字号”大项目,包括轨道交通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磁浮实验中心、高速磁浮试制中心、中车工业云平台和环境风洞综合实验室,意味着整体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拉来序幕。
    笔者注意到,自2016年9月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获批以来,青岛始终在积极准备,并于2017年11月公示城阳区六大街道、15个片区的最新规划,其中,中车产业集群所在地的棘洪滩街道,在经过先进的规划布局后,已经做好了承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一系列“国字号”项目落地的准备。面对这样一条新崛起的千亿级产业链,让“新城阳”的未来变得憧憬无限。
    5个“国字号”项目落户
    高速磁悬成焦点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是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推动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依托于率先落地青岛的中车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的积淀,建设国际化、专业化创新平台。待建成后,对提升中国高速列车行业核心竞争力、支撑高铁产业走出去、探索国家科技管理和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影响深远。
    此次入驻签约的5个大项目,包括轨道交通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磁浮实验中心、高速磁浮试制中心、中车工业云平台和环境风洞综合实验室,均镶嵌着“国字号”的标签。
    笔者注意到,5个项目中,有两个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项目,尤其是高速磁浮试制中心,释放出中国探索、引领未来世界轨道交通的强烈信号。据悉,该项目将建设一条高速磁浮列车生产线,同时将建成高速磁浮车辆装备研发试制、工程化制造、试验验证、运营维护等重要平台,实现高速磁浮列车的自主化生产。

    高速磁浮实验中心规划图




    投资10亿元!莱西牵手英良集团打造石材产业园


    近日,由英良集中投资10亿元、占地800余亩的英良青岛石材产业园正式落户莱西。产业园将以石文化艺术做传播,科学规划布局,整合上下游全产业链,打造北方地区最大的绿色石材产业集群。


    签约仪式现场
    1月6日上午,英良集团分别与农商银行、青岛银行、东亚装饰集团及海展集团签订战略签约,共同助力英良青岛(莱西)石材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
    据悉,英良青岛(莱西)石材产业园是英良集团与莱西市政府的战略合作项目。产业园位居莱西市最南端,是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中心位置,在青岛市“半小时经济圈”内。园区占地800余亩,总投资超10亿元,是由政府合法立项批准、拥有独立工业产权的石材产业园是政府重大招商项目。
    莱西市副市长江联军表示,莱西市位于山东省的几何中心,素有“青岛后花园”之称,秉承亲商、爱商、安商、扶商的理念,全方位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是一片蓬勃发展的投资热土。相信英良青岛(莱西)石材产业园的落地发展,必将快速提升莱西市建筑产业科技水平和绿色经济发展能力,借助山东省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好石材文化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莱西市委、市政府将对英良集团的建设与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并将持续给予大力支持,推动园区发展壮大。

    英良集团董事长刘良
    山东省乃“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英良集团作为石材产业的文化品牌领导者,其多年沉淀的石材文化,与山东省的文化基因一脉相承。英良青岛(莱西)石材产业园的落地以及招商发布会的圆满举行,将开启莱西市谱写丰富石材故事的篇章,在建设绿色示范产业园的同时,发挥文化产业园的示范作用。
    英良青岛(莱西)石材产业园启动招商,是英良集团与莱西市政府加强石材领域合作、实现互惠共赢重大举措的第一步,它将为莱西市的经济体系注入新晋动力,助推其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作为中国石材行业的领军企业,英良集团也将持续深耕,以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契机,凭借集团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多年沉淀的管理经验,依托莱西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通过对石材产业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加强与各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石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